噸鋼質量賠付金額是事關生產效益的一個重要參考,也是反映鋼鐵企業質量控制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對于廣大中金職工而言,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更直接維系著“柳鋼造”這塊金字招牌的聲譽。
盯著手中質量報表上的一個“搶眼”指標,中金公司生安部副部長曾垚查了又查,算了又算。“不要小看這個數字,為了這個數字,我們的同事工友可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曾垚口中的這個“數字”,正是今年前9月以來噸鋼質量賠付金額的結果,自今年1-9月以來,中金公司將累計噸鋼損失控制在0.44元/噸,同比下降78.06%。這對于中金公司而言,無疑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中金公司就借力一年一度的“質量月”活動,針對階段性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專項改革。圍繞“鐵燒”、“煉鋼”、“軋鋼”三大核心難點,分門別類,有的放矢。
“合金原料的采購成本一路飛漲,目前電解錳已突破3萬元/噸,給生產經營帶來極大的壓力。”中金公司煉鋼廠副廠長王太平告訴記者,質量控制不但有助于保持產品質量的穩定,也從優化工序、減廢降損等方面變向地促進了生產效率,降低非計劃損失和質量損失,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奇效。
有了技術攻關的帶來的硬件優勢,中金公司也不忘從軟件上下功夫,步入中金公司的各車間和科室,《中金公司材料試用管理辦法》、《2021年中金公司技術管理專業責任制》、《工藝過程控制管理辦法》、《工藝監測和檢查管理辦法》等相關管理規章被張貼在醒目位置。
“鋼鐵生產的質量控制是一項大工程,涉及到工藝、材料、技術、管理和監測等多個因素,缺一不可。”曾垚告訴記者,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中金公司將集團本部暨有的一些質量基礎管理辦法和管理模式與公司當前的生產質量情況進行對標融合,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除了做好內部質量管控外,快速產銷聯動機制,則是中金公司與集團經銷合作針對市場和客戶而打造的市場戰略。“產品的質量好不好歸根結底是顧客說了算,我們現在不但要求產品‘走出去’,人和服務也要‘走出去’,讓市場的意見和反饋‘走進來’。”中金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楊劍洪告訴記者,中金公司借力集團經銷公司產銷快速聯動機制,多方聯絡,定期回訪,收集客戶所反饋的產品質量問題,第一時間反饋給就負責的生產廠、技術質量管理部門,責令相關車間單位開展查缺補漏和,改進工藝。此外,中金公司通過開展不銹鋼市場調研、新客戶資質調研考察、建設不銹鋼銷售系統等手段實現“產銷創新”,將過去不銹鋼產品獨家代理的銷售模式拓展為多地區多代理的開放性市場形式,形成了從“原料采購-生產-銷售-物流運輸的“一條龍”銷售鏈條。真真正正實現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生產模式,極大地提升了產銷效率。
“硬件”和“軟件”雙管齊下,質量和效益也就吹糠見米。
2020年中金公司質量損失金額高達131.93萬元,而今年1-9月僅22.60萬元,不僅促進了不銹鋼產品質量的快速提升,也大大提高了市場效益和生產效率。